帕金森氏症好發於 50 至 60 歲,而除了手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等外顯動作障礙症狀,併發的「憂鬱情緒」也直接影響病患生活,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陸清松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與痴呆症並列為中老年人兩大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高盛行率卻仍無法根治。
他表示,一般大眾對帕金森病仍停留於「手抖、僵硬、動作緩慢」的認知,卻不知帕金森病還會導致如「憂鬱、倦怠、疼痛、無欣慰感」等非動作症狀,甚至有「憂鬱傾向」的帕金森氏症患竟高達五成。
6 旬婦女長期憂鬱、悶悶不樂,竟為帕金森氏症導致
陸清松醫師分享,曾有一位 60 歲婦人退休後出現撲克臉、悶悶不樂和動作慢的表徵,卻因無明顯手抖、身體僵硬,被誤認成單純的憂鬱症,經過一段時間的身心科治療仍無起色後,病患轉而諮詢陸醫師並接受診斷,才證實自己罹患的是帕金森氏症。
他表示,罹患帕金森病氏症的年長者,憂鬱情況常會在「罹病前後」出現,屬生理層面居多,「前兆」常於動作症狀前一兩年就先發生憂鬱症,而動作症狀後發生的憂鬱症,也會是因帕金森氏症併發所致。
陸清松醫師指出,以上兩者憂鬱狀況會產生憂鬱、焦慮、疲勞等多種症狀,尤以「憂鬱傾向」占比最高,「因為患病,會使能產生愉悅感的多巴胺減退,且麩胺酸會過度釋放,進而導致憂鬱。」
除了生理症狀之外,患者在心理層面也備感壓力,因此憂鬱也會伴隨帕金森氏症出現,病患除了手一直抖感到沒面子不敢出門外,也會因失能問題導致生活無法自理認為自己拖累子女而開始自責、焦慮,不論在生理、心理層面皆受到影響,難以紓解。
定期自我量測提早接受治療,及早對症下藥改善生活品質
陸清松醫師表示,過往帕金森病的輔助用藥,大多是針對左多巴為主之黃金治療用藥所產生的「藥效漸退」現象而設計,因此主要僅改善「顫抖、身體僵直」等顯性症狀,「憂鬱、焦慮、倦怠」等非動作症狀時常備受忽略。
而目前已出現新一代帕金森病的輔助用藥,除了可解決藥效漸退問題,還可抑制過量的麩胺酸釋放,經研究證實對情緒與疼痛狀態皆具良好的長期作用,目前臨床研究與實際用藥皆有案例指向新一代輔助用藥可幫助病患緩解情緒,使生活品質獲得改善,而此用藥現已納入健保給付。
陸清松醫師指出,透過平時的定期自我量測也可及早發現病症。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提供簡易的「帕金森病自我檢測表」供民眾在家自行檢測,若有疑似症狀也可有所警覺並至醫院諮詢與提早接受治療。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寫字、拿湯匙手不聽使喚顫抖!原發性震顫、帕金森氏症「這樣分辨」
手抖、常跌倒、講話小聲都是帕金森氏病症狀!醫師:治療時「藥物濃度穩定」是關鍵
文章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D%E5%8F%AA%E6%89%8B%E6%8A%96-%E5%8B%95%E4%BD%9C%E6%85%A2-%E5%B8%B8
離婚證人
留言列表